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曹胜亮院长在2020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20-09-25  点击:[]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代表马院全体师生在这里与你们共同经历和见证这样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时刻。请允许我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师生对你们的到来表示最衷心的祝贺和最热烈的欢迎。你们是我们马院推动学术研究和学术发展的长江后浪,是我们马院新的主人和新的希望。

同学们之前在“一封信”中对我们马院的基本情况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不妨再深入了解一下:

学院现有教职工48人,其中思政课专任教师45人,含教授11人,副教授17人,博士(含在读)28人,享受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湖北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育计划1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才2人,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工作者8人,校级教学名师5人。在2012年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排名位居全国前58%,省内高校第8,省属高校第2;在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C+等级,排名位居全国前41%,省内高校第7,省属高校第2。2019年软科学排名159名。

学院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能源安全与战略2个校级研究所和企业文化与软实力、科学历史观教育2个院级研究所。为研究生搭建了“求是”论坛、“博闻”读书会等学术交流平台。

近年来,学院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谁来给中国“加油”——中国石油安全的困境与出路》已建成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这也是目前为止学校唯一的一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多次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校级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2018年,学院被评为湖北省示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地。目前,学院面向全校各专业本科生的5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已全部建成精品课程或重点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史》为校级研究生精品课程。

近五年来,学院教师主持8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9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9项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研究基金项目、3项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9项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45项其他项目;21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30多篇论文被CSSCI收录或被人大复印资料索引;出版专著21部;30多项教学科研成果获得省市级奖励。

研究生阶段是我们一生中一段美好的时光,是学位教育承前启后的关键点,它基本上定格了我们的研究方向和职业去向。为了你们能在今后三年的研究学习生涯中既学有所成,又生活充实,我有几点心得体会在此与诸位共勉:

第一,放飞学术梦想,为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同学们,你们都是工大马院的追梦人!希望你们勇敢放飞学术梦想,不忘初心,筑梦前行。  

实现学术梦想,要科学谋划,找准方向。你们要尽快的发现自己的学术兴趣和学术偏好,最好是在研一上学期完成之前,理性的选择和凝练自己的学术研究方向。研二上学期完成之前确定自己的具体研究点。总之你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确定研究方向,明确研究主题,规划学术之路。

实现学术梦想,要知行合一,观照现实。作为马院的研究生,我们要原原本本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深刻感悟其中的真理,提升我们的“理论气质”;同时要关照现实,思考时代之问,在“接地气、冒热气”的现实中深化我们对世界的理论认知,最终达到知行合一的学术境界。

实现学术梦想,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学术研究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需要我们有恒心和持久力,要有铁杵磨针的决心,要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孤独,守得住清贫。

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的梦想,这是个人发展的幸事!而同时国家迎来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这是国家发展的大事!国家的繁荣发展、民族的伟大复兴与我们个人发展的黄金期紧密契合。布局决定格局,只有将个人的梦想融入祖国发展大局,担负起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我们梦想的实现才能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才能真正“让梦想照进现实”。

第二,学会理性思考,强化创新思维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做人做事做研究,都离不开理性的思考,否则难有大的创新。尤其是学术研究,更应该独立思考,理性研判,批判分析。在网络时代,多样化的思想观念交流交融交锋,相互激荡,学术观点层出不穷,舆论形势纷繁复杂。为此,同学们一定要保持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学会独立思考和客观判断,做到不人云亦云,不盲目轻信跟风,不偏激行事。多想几步,多走几步,三思而后行,做一个既有包容之心,又有独立精神的人。要在理性思考中形成创新思维。学术有创新,才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实现其社会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学们,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是一个快速发展与急剧转型的时代,社会的发展在倒逼我们创新。只有增强创新思维,以新的视角、新的观点、新的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才能研有所获,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与方案。

第三,培育团队精神,构建学术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独行快,众行远”这句谚语来说明国际社会要加强团结协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句谚语大意是说,一个人单独行动,没有负担与牵绊,可能走得很快;许多人并肩合作、一起行动,可以互相帮助、彼此支撑,共同克服困难,因而会走得更长远。团队是全体成员相互依存、守望相助、命运与共的精神家园。团队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其核心是协同合作。在今天的大科学时代,科学研究尤其需要加强团队合作,在团队中汲取无穷的智慧与力量,同时也为团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单打独斗者的路只会越走越窄;整合资源,选择志同道合的战略伙伴,就相当于选择了成功。希望同学们珍惜难得的同窗情谊,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结成学术共同体,结伴遨游学术海洋。

第四,强化底线思维,恪守学术道德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大学》开篇即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告诉我们“德”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根本。道德究竟是什么呢?简而言之,就是“做正确的事,即使在没人注视时”,就是在任何时候都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择善而从,追求至善。我们都渴望成功、希望取得卓越的成绩,但取之一定要有“道”。做人做事如此,做科学研究同样如此。爱因斯坦曾说过:“大多数人说是才智造就了伟大的科学家,他们错了,应该是人格。”可见,道德修养对于科学研究的极端重要性。学术道德是个人道德品质的直接反映,恪守学术道德是锤炼道德品质、提升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也是每一个学术人应坚守的底线思维。对学术道德、学术诚信的坚守,是进行学术研究的基础,是对尊严、对荣誉、对良心的坚守,更是担当社会责任的体现。对同学们来说,练好学术研究的基本功是我们三年研究生生涯的主要任务,但一定要谨记,无论任何时候,都要树立底线思维,恪守学术道德,杜绝任何侥幸心理,摆脱任何走捷径的幻想,始终做到求真务实,绝不触碰这条红色界限。

第五,我们还要“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这是总书记今年元旦贺词中最让人动心的金句。

只有只争朝夕才能不负韶华。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感慨时光的宝贵。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1963年,毛泽东填写了《满江红》的诗词,其中最激动人心的一句是“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诗一般的语言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不断前进,走过一段又一段艰辛历程,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梦想。

只有艰苦奋斗才能不负韶华。艰苦奋斗是中国人民的优良品质和传统美德,更是我们党事业成功的保证。总书记说:“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同学们,你们即将开启一段新的学习旅程。“学贵初有决定不移之志,中有勇猛精进之心,末有坚贞永固之力”。因此,立志莫要常立志,而要立长志。你们现在就可以思考:“我今天来到这里,三年后又将以怎样的身影告别和离开?”西风几时来,流年暗中转,岁月飞流入海,后浪变作前浪,时间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公平的。我希望你们勇敢地跳出舒适区,保持在学习区;希望你们不单有乘风破浪的勇气,更有乘风破浪的能力。

最后,祝愿各位研究生新同学在工大马院学习期间,开开心心,收获满满。也祝福各位领导、同仁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谢谢大家!

关闭